從《承教小記》看社會進步帶來對舊事物情
《承教小記》是第一本我閱讀小思的散文作品。進入我腦海的第一個感覺,是亂和無組織的散文,掌握不到小思情感的方向。但耐心地細嘗小思的文章時,才赫然發現作者的那份情,是那樣的濃烈、那樣的刻骨銘心、那樣的長久,從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湧流出來。不單單是師生情、國家之情、香港之情都一一在我的思想上迴盪,不過最深觸我心的是作者對於社會進步帶來對舊事物的情。社會進步,似乎已經是一個理所當然的趨勢,但作者並沒有遺忘一些被忽略的小事物,在我們眼中可能不值一提,但作者卻將這種憐惜之情完全顯露於字與行之間。
從《蛾》一文中,看到人類為求自己的方便、利益,便以地球上的資源,以人的智慧去力圖改變大自然所加給人的環境,黑暗——這個客觀的環境,人便以火去抗衡。令原本只懂靠身體射來的光線決定自己的路線是不是正確的蛾,開啟了牠以後的悲劇了,皆因光線不再平行,而是四面八方的射來,飛蛾撲火,便是形容牠迷失方向,只懂跟著祖先的傳下來的原則飛——最終無知地飛向死亡,便帶出蛾應該分辨那些光才是幫助牠找尋方向的。燈火這樣的發明誰沒有因此受過福﹖但有誰卻會在意飛蛾撲火的真正原因呢﹖對一隻小小的飛蛾也有如此關切之情,小思的情真的深入生活中每一個微小的角落。
小思會對於人類自把自為的行動而感到難過。當然,作者自己也是其中一部份,對於自己的「一時雅興」,而買了兩座小盆栽而感到後悔。不是後悔自己三分鐘熱度,反是由於人要展示盆栽的古勁姿態,栽種者便用鐵線密密扎在枝幹上,強迫樹形依隨人意改變,但作者卻深深體會這完全委屈了可憐的樹。因為人的自私、自大地為盆栽作決定,令它「自然」地跟著環境成長,但淒涼的它卻以為自己很自由地活著。很悲哀。人已經將自己管理萬物的方法都理所當然化了,但有為那些盆栽而提出它們應有其自身的權利而發出過聲音的,相信除了自然學家之外,世上絕無僅有。小思的細心的確值得我們去效法。
科技的進步,的確帶來很多的方便,但背後默默為科學所負出的、犧牲的,沒有人會關注,但小思卻對那些「偉大」的犧牲品表達一種強烈的同情。相比起生活過一段時間的老鼠、白兔、猴子,小思對於「雞仔蛋」感到最大的悲哀,皆因牠們雖然有生命但完全沒有生活體驗,就無源無故地當上實驗品,不過自以為合理的人類並沒有丁點兒的悔意。人雖為萬物之靈,卻是這般冷酷無情。「為了科學總有點犧牲」這一句冰冷的言論令人感到萬分的無奈,除了可向沉默的天空嘆氣之外,都只能無奈,完因「偉大」的科學已通過了所有情感的律法了。
同樣的,科學的實驗帶來的影響不止於此,實驗室裡的小雞便是其中的受害者。可憐的,被適當溫度的燈泡,代替了母體的溫暖,牠們失去了母親的保護,不懂愛、恨情緒,取而代之的是好、壞的效果。無怪乎牠們不怕人,只會在這個牠們應定為「美麗新世界」中亂衝亂撞。牠們所擁有的本能令牠們還可以稱得上為「小雞」,但實際上,欠缺母親的一點關愛之情,牠們只能被稱為「孤雛」。而且,似乎沒有人會考慮過牠們的一生會怎麼過,又或者只是太少人或發出太微弱的聲音了。
但,試試想一想,若那不是迷失的蛾、不是被管轄的盆栽、不是被犧牲的雞仔蛋、不是沒有情感的孤雛,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——有血有肉的人,那他們所面對的待遇會否有所不同?的確有人生活在被壓制的地方,沒有自主生命的權力,一生只為其他人更偉大的目的而盲目地向前衝,一些階級觀念很重和戰亂的國家的例子屢見不鮮。人對自己的權力控制範圍正無限量地擴張,為了目的不擇手段、不惜一切,搶奪了大自然本身應有的創造秩序。到底人算什麼,竟然膽敢為滿足自己而犧牲上天賦予的一切。
世界充滿了邪惡、冷酷、自私自大、見利忘義,不過這世界還稱得上可愛的地方,全因還有情——像小思般濃烈的憐憫、關顧之情。如果世上多幾個像小思這樣的人,社會上便少了很多紛爭,社會的進步也顯得更合情合理了。